沒有答案,能否也是一個答案?沒有認同,可否也是一種認同?有沒有可能,我從來不知道(沒意識到)自己被納入「我族」或被誰視為「他者」?坦白說,我真心沒有定論,所以只能隨處看看、隨便想想,如果不是外在的紛紛擾擾、嘈嘈切切,或許我也根本不會起了內在的重新省視。
- Aug 24 Mon 2015 03:17
【殖子之手。下】
- Aug 23 Sun 2015 12:05
【殖子之手。上】
出於一個脈絡,文本才有延展的可能,這也同時賦予了前後呼應的邏輯,例如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趙剛最近在臉書上寫下的《李登輝與陳映真的兩張老照片》。「認同」,是個既也流動卻也僵化的過程,因為它同時是個人的、私密的、自主的,但也是社會的、公共的、建構的。
- Aug 19 Wed 2015 13:15
【思想家的星座】
這幾個月來為了寫一些脈絡相承的文章,不自覺地看了許多不務正業的讀物
每次的跨領域,都是一次補腦開眼的過程;倒不是觀察的客體本身,是視角
- Aug 18 Tue 2015 09:11
【暴力反覆再製】
「民主化並不意味著少數族群的政治和社會經濟平等,它一樣可以帶來民粹大漢族主義的崛起。」
哈光甜說,因為:民族問題,在「自由」與「獨裁」之間。
- Aug 09 Sun 2015 10:04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場抗爭】
七月廿五日,天氣突然放晴,晴得恰到好處
相較於前後的濕冷,那是個特別的日子
- Aug 05 Wed 2015 11:25
【反一中課綱不等於數典忘祖】
雖然覺得非常非常無聊,但「中華統一促進黨」的總裁張安樂(俗稱白狼)先生的言論,不自覺勾起了我對「歷史」的好奇心...(難道反華夏中心的歷史思惟只能以數典忘祖來論斷?)
- Jul 08 Wed 2015 22:02
【When Po-Han Meets Paul Hunt】
Basically,這次報告的題目是我論文的theoretical framework
難得時間抓得剛剛好
- Jul 06 Mon 2015 07:53
【超越恐同。他群建構中】
謝謝顥中在FB上的分享,可惜沒能親臨游靜的演講,其中一頁投影片《同性戀與恐同共構》倒是讓我很有共鳴,尤其近來台灣同運又開始雜音不斷,彷彿趁著彩虹風暴就可以順理成章地一口氣把「非關彩虹」的恩怨情仇一次了結。或許功過參半,或許個人評價已經凌駕於整體之上,但前次回台與兩派(好像武林之類的概念)友人一敘,其實我反而看破了一些「假」矛盾。
- Jul 05 Sun 2015 11:17
【易感。不單單是時間】
以為已經過了好久
- Jun 30 Tue 2015 13:36
【六色彩虹旗】
最近看到一些人一些文章質疑並要求澄清彩虹旗的涵義,起因源於苟延殘喘的護家盟大肆宣傳遊盟的【六色彩虹宣言】中定義紅為性愛、橙為力量、黃為希望、綠為自然、藍為自由、紫是藝術,不同於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彩虹旗意義,然後有的同志朋友就開始評價並質疑遊盟重新詮釋後的內容利於恐同、恐跨置詞。不過,落入護家盟的陷阱後,好像很多同志朋友也都順勢誤解了性權(紅)跟身體自由(藍)的意思。
- Jun 27 Sat 2015 04:02
【婚姻X平等=愛+忠貞+其他】
今天是同志人權運動的勝利日?還是「婚姻平權運動」的勝利日?後者究竟是不是「同志人權運動」的一部分,可能會使一些人傷神置疑(尤其看到那般描述「婚姻」的文字,恐怕有些戒慎恐懼)。學妹說她的Twitter被洗版;而我是Facebook被洗版,還是蠻慶幸的。自己身邊幾乎只有networking like-minded的人,心想這也是一種pinkwashing 吧,以一種另類的方式!
- May 21 Thu 2015 03:48
【藥物使用與成癮的系譜學】
雖然作者Wayne Mellinger從批判社會理論(critical social theory),尤其是Anthony Giddens對於「成癮」(addiction)的瞭解,其認為這個概念的建構是所謂「現代」的產物。西方世界的「傳統社會」自十九世紀開始劇烈轉變,大規模的世界殖民和資本主義的崛起,人們開始被迫遷徏並從事技術集中的工作,人類社會多半進入工業化的階段。
- May 17 Sun 2015 12:07
【把國家當成人是個天大的謊言】
當我說「把國家當成人是謊言」這句話的時候,不是為了要自欺欺人,否認國際關係中將「國家人格化」的現實,這個現實到今天貌似是為了冠冕堂皇的「主權平等」。後來因為「人權保障」跟「民族自決」兩套「新」的規範因為歐洲終於垮台而崛起,姑且不問背後價值究竟是靠「冥想」或「推理」(沒有暗指先驗後驗之爭喔!),只是這個人格化現象的產物:「主權」,卻反而成為當今世上最深厚的迷信,極難破除。
- May 12 Tue 2015 08:26
【欠缺的其實是面對問題的勇氣】
【想通一件心裡早就有數的事,這才驚覺「面對」也是一種突破。】
- May 12 Tue 2015 08:23
【近近。遠遠。咫尺天涯】
謝謝賈培德的文章《從「康熙來了」看同性戀社群與同志「熊族」的自我歧視》,讓我跟周天揚某次熱烈的討論有了參考依據。從sexism到sizeism,從追求masculinity到崇尚muscularity,我無法斷言是否同性戀族群一直在copy/paste異性戀社會的標準與產物(縱然homo/heteronormativity的概念是這樣推論出來的)。
- Apr 16 Thu 2015 12:21
【建構。反思。解構】
解構知識,須先反思學術。
- Mar 26 Thu 2015 11:10
【友同夢想班 v. 恐同瘋狗戰隊】
關於俄國提案:反對去年秘書長依職權保障有同性伴侶雇員的公告
投票:聯合國大會裡的第五(預算)委員會
- Mar 14 Sat 2015 23:34
【悄悄告訴你。白色情人節快樂】
白色情人節快樂...
雖然分隔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