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是指動物在執行某個行為及觀察其他個體執行同一行為時所反應衝動的神經元,因此這個神經元「鏡像」(mirroring)了其他個體的行為,就如同自己在進行這個行為一樣。
- Mar 27 Sun 2016 09:11
【眾生相。鏡像中的己身與他者】
- Mar 25 Fri 2016 03:34
【虛晃一招的Anti-Globalism】
看到Randall Williams的《靈巧力、人權與國際法:後布希年代美帝國主義的新包裝》被刊出(節譯自The Divided World: Human Rights and Its Violence,頁106-115,【苦勞網】,何春蕤譯,2016/03/22),以為「幫資本主義維穩:性權、保安國家與新封閉」的講座暖身,覺得很興奮,因為畢竟在台灣做queer(ing) international law/relations的人還很少。
- Mar 16 Wed 2016 06:22
【凝視深淵的怪物】
最近有三篇文章(彷彿)圍繞在哈佛、牛津校園內的「打倒羅亞爾」(Royall Must Fall)行動,類似去年南非開普敦大學撤除英裔南非礦業大亨Cecil Rhodes雕像的抗議,相參照的其實是國內政大的蔣介石銅像事件,與前陣子主任教官撕毀學生社團張貼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資料的新聞。這三篇文章分別是:
- Mar 13 Sun 2016 14:19
【Sovereignty。從幽靈到異形】
看到一大票人,包括自我標榜激進(原來是進步)、人道(原來是理性)的學者老師們,都分享、嘲諷並調侃著同一則新聞:《陸外交部:中國特色人權 成就舉世矚目》(2016/03/11);雖說這現象在台灣實在可以想見,沒有意外。
- Mar 10 Thu 2016 12:44
【國家主義與(無)國籍之造就】
從Johanna K. Schenner, Stateless Persons and the Question of Rights (2016)這篇文章出發:2014年11月4日,聯合國難民署啟動了一項全球性的計畫,希冀在接下來十年內「終止無國籍狀態」(statelessness);因此,根據這個邏輯,聯合國是希望在2024年前,沒有人會再成為無國籍人。事實上,該計畫是受到同年9月召開的「無國籍問題全球論壇」(Global Forum on Statelessness)的啟發,該論壇透過強調無國籍狀態對個人的影響,以期提高世界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 Mar 06 Sun 2016 13:15
【旁觀者X異托邦X聚合體】
「同運派」跟「性解派」終於(又)吵起來了,不過這次著重在「方法論」,因貓魔(被控)的超文本解讀(?),和被讀的「同運英雌」與「(美帝)同志大使」,戰到後來都百花齊放了,星火延燒至:社會「科學」v. 「文化」研究、社運/在地v.學術/再現、草根v.酷兒、台v.中(實在難以斷言孰左孰右,多少都有點雜種混血)。
- Mar 01 Tue 2016 12:10
【回想\再現。傲慢/偏見】
“The worst part is: people laughed.”
- Feb 22 Mon 2016 11:07
【旁雜。亂記】
在不知不覺中,竟然一口氣寫完了25000字左右,湊一湊也有兩章之多,順手也把這陣子的靈感來源整理整理吧~以免以後又找不到了。
- Feb 19 Fri 2016 22:25
【Self & Psychoanalysis/Schizoanalysis】
After all, it’s all about ‘parents’?
- Jan 28 Thu 2016 07:16
【Supervisorsの最後通牒】
出乎意料地(但又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今天的supervision meeting一點都不順利,我竟然像個小綿羊一樣,努力地保證這啊那的,但我堅決不認錯,我不覺得自己何錯之有,也不認為他們全然是對的,只是為了「權宜」,為了不得不為的「互利共生」。
- Jan 26 Tue 2016 12:33
【與後現代主義的邂逅與暫別】
討論Foucault、Deleuze和Baudrillard三個人之間的恩仇情仇的文章其實很多,因為他們自己也經常互動,尤其是前兩者,在思想上總是亦師亦友。總的來說(真的是玩笑話),還不就因為Foucault根本巨星來著,樹大招風之際,讓嫌惡鎂光燈、曝光度的Deleuze不太開心,更讓後勢看漲但熱愛挑釁的Baudrillard心裡不是滋味。
- Jan 24 Sun 2016 11:54
【誰的人權。誰的霸權】
人權爭議再添一樁:當WiFi象徵著right to information中的資訊近用、數位平等的指標時,沒想到除了隱私權爭議外,陸陸續續也出現健康問題,怎麼辦呢?在「為了公共健康,可以合理犧牲人身自由的年代中」,是否可以允許「為了個人健康,可以合理要求資訊社會退讓」呢?另一則新聞提到:英國有5%的民眾認為他們自己患有EHS,不過不論是醫學團體或是科學團體都尚未將EHS視為是一種病理狀態。
- Jan 21 Thu 2016 14:58
【康熙走了】
終於,撐了好多天,還是默默地選了一個安靜的時刻,看完了康熙最後一集(甚至把上下集拆開來看,就是怕一切結束地太突然);當《啟程》響起,當佈景撤離,我避見轉身的剪影,決定寫下最後一個關於康熙的心得(明明素昧平生,卻像跟某個好友話別)。
- Jan 19 Tue 2016 10:51
【Becoming-台灣人】
朋友揪團的Lumiere London 2016,那是一個落雪前、飄雨後的傍晚。穿梭在萬頭鑽動的Piccadilly Circus,被一個個漂浮在半空的魔形、幻獸驚艷,傳統與現代之間、真實與虛擬之間、感官與想像之間,很有趣的體驗,彷彿置身科幻小說之中。
- Jan 18 Mon 2016 12:38
【Neo-Marxists On 全面執政】
選前一天一起床,看到臉書上滿滿的「最後打氣文」、「鼓勵投票文」、「選前喊話文」,我當時也忍不住寫了一篇「催票文」。計算一下當下大概是台灣時間的傍晚七點,心裡也開始緊張了起來,真的要倒數了,對於半未知的結果既緊張又期待,對台灣人充滿信心又怕信心太滿。
- Jan 15 Fri 2016 12:21
【The Revenants Of 德先生 & 賽先生】
《神鬼獵人》是去年年底上映的一部西部驚悚片,導演是墨西哥籍的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Leonardo DiCaprio也憑著這部片拿下第三座金球獎。這是一個關於各種求生、無限接關的故事:the revenant,是亡靈、是幽魂,是殖民原始的鐵證,是弱肉強食的歷程。
- Jan 14 Thu 2016 11:11
【匆匆那年。逃兵的小幸運】
終於到了必須整理行李的時候了,這次除了營養品跟罐頭外,還有新入手的讀物與專輯:《傅柯:危險哲學家》、《德勒茲論傅柯》、《抱殘守缺》和洪鎌德教授的《法律社會學》;JJ的《和自己對話》、琇琇的《奇蹟》、Coldplay的《A Head Full of Dreams》。這才心滿意足地和寶島道別,明明心中仍掛懷著許多事,也得強打精神著上路。
- Dec 31 Thu 2015 13:09
【只剩下文字的2015】
今年是多事之秋,其實每一年都很多事,因為歷史未如預期中終結;有歡呼、有悲憤、有激昂、有困頓、有了然於心。人類的歷史不就是這樣?個人的故事,也是一種歷史。
- Dec 29 Tue 2015 18:20
【國。然後家。才是人】
最近有一則新聞引發全世界的關注:《敘利亞和歐洲國家聯手製造一代無國籍兒童》
- Dec 24 Thu 2015 13:44
【康熙精神。Carnivalesque/Dionysian】
若是把《康熙來了》視為一個文本,其某程度上對於「解放」絕對是有許多正面意義,不管是針對性/別位置、性的隱私性、專家權威等等。
- Dec 23 Wed 2015 17:50
【一輩子的突然心動】
差點忘了自己還是一個柔軟的人,只有每當想起你的時候
那隻彩虹熊熊在你的手中,顯得好小隻,看起來有些憂愁
- Dec 21 Mon 2015 06:14
【反柔焦哲學。遊牧X覺醒】
各家媒體爭相發佈了法國當代哲學家Alain Badiou 11月23日在公共劇院關於IS事件演講「文明世界病入膏肓的真相」的預告,而後媒體們卻跟隨著遺忘定律而集體緘口了。Badiou 把ISIS比喻成幫派主義的現代企業,是全球化資本主義內在的病變,是披著宗教外衣的當代法西斯。
- Dec 17 Thu 2015 01:01
【屬於歷史的精神分裂共同體】
讀《「想像的共同體」說出多少心有千千結呢?》時,作者蔡榮裕用佛洛依德來看「又愛又恨」,這種矛盾情緒,很類似我在另一篇文章中用的ambivalence;但我當時確實沒聯想到的是,似乎也能從Deleuze跟Guattari的「精神分裂」去看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