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Randall Williams的《靈巧力、人權與國際法:後布希年代美帝國主義的新包裝》被刊出(節譯自The Divided World: Human Rights and Its Violence,頁106-115,【苦勞網】,何春蕤譯,2016/03/22),以為「幫資本主義維穩:性權、保安國家與新封閉」的講座暖身,覺得很興奮,因為畢竟在台灣做queer(ing) international law/relations的人還很少。
不過讀完之後,覺得有些可惜。因為還沒有機會看過整本書,不過假如節譯的這部分已經是精華,那作者的論證和「說法」還真是老生常談。在國際法、國際關係的領域中,對於「現代」國際法(甚至所謂全球治理)中的「合法主義」如何滋養新帝國主義和導致人權軟肋化的現象,幾乎是prima facie的觀察,都要變成髒話了。
於是我想起前一晚讀到的,甯應斌老師於《粉飾與同志國族主義之後》(爾後刊出於【苦勞網】,2016/03/24)中的反饋,提出了知識論上另一「具有前瞻性」的宏大敘事:當全球霸權演變為文明現代國家應該包容吸納「性」(同性戀等)的時刻,第三世界酷兒性運反而要超越「性」而聚焦於全球霸權及其知識生產。
雖然有助於辨認粉飾(pinkwashing)、粉視(pinkwatching)與Jasbir Puar的同志國族主義(homonationalism)之間的差異與「組裝」(assemblage)關係,但最後還是以「中國作為理論」的動機作為收尾了。這不仍是落入Edward Said的邏輯嗎,只是是「性/別」的酷兒的版本罷了。
尤有甚者,我們學校教授Cynthia Weber新書Que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16)裡propose的理論框架和視角再具批判性,也似乎無法給予beyond inter-‘nation’-al的其他可能性,彷彿「國家」己是必然的前提,再「酷」也酷不掉它。
就像甯老師文章裡提到的「西方的左派或激進酷兒並不因為反主流化同運(自由派同運),便能夠自外於同志國族主義這樣的現代性新形構」,而事實上,其實就是無法自外於「國族主義」的限制,遑論再平凡不過的生命體了:LGBTIQQABCDE...NB;Ta(我好時尚,馬上用上性/別縮寫的新包裝)。
說到底,同志、酷兒也怕「無國籍」啊!不然近幾年哪來那麼多queer refugee/ asylum/ displacement/ migration/ diaspora的討論,不就出於對居無定所、老無所終的恐懼,和(任一)國家的崇拜嗎?所以smart power再靈巧,也沒有「國家意識」來得輕巧,這才是聯合國與其他國際組織會積弱不振的主因,「全球治理」根本尚未實現啊!
當「改革」成為幫兇,在實踐上的解決之道似乎只剩下徹頭徹尾的「革命」?但革命主體、手段、目的為何呢?甚至要「革什麼、革誰」都沒有一個完整的proposal,那跟所有後殖民、南方知識論學者不都是一樣?儘管「無法被整編到中心」的知識生產脫勾(delink)策略可能已然發酵。
更何況Randal Williams(還有他heavily relying on的Danilo Zolo),又或者Cynthia Weber,都是個道地的「北方人」。真正該革掉的,依作者的邏輯,彷彿是「國際法」或自由國際主義,但這不還是打稻草人嗎?因為「法」也不是一方能立的,更是多方默許、交換條件的共業,而因此忽略「邊陲集團」本身的能動性和「靈巧力」,簡直更天真。
為什麼?因為促成法律創造、實踐、履行、制裁的並不是法律,或所謂規範、秩序本身(尤其在當代幾乎「自然法已死」的處境裡),而是「行為者」,行為者即立法者的「民族自決主義」,以各國「應」平等、獨立的前提建立的世界主義當然會導致這個結果。
當今「資本主義」只能算是第二波全球化(畢竟還是靠技術進步才能完全實現的),第一波是更早的「民族主義」,人民當家的民主主權主義吧(這個靠宰制、殖民、洗腦就能做到了,甚至能訴諸最原始的「人性」:解放/去殖/自決)!於是形成魚幫水、水幫魚且永續並存的權力-抵抗關係(power|resistance)。
「虛偽獨立主權」命題所遺留下創造霸權的空間不會輸給「虛偽自由市場」的想像。左支右絀的兩個脈絡-追求「公平的存在」與「和平的成長」,正是支持著「發展主義」(developmentalism)的主觀與客觀要件,因此要改變現狀,怎可能光靠打擊新自由主義。
Randal Williams(或其他所有世界主義批判者)若是想在「國家」的前提下討論全球化或帝國、或霸權(any term or metamorphosis alike),那要嘛是沒看見其他問題,或者是「不敢」提其他問題。倒也可以理解,因為批評新自由主義或生命政治(biopolitics)儼然顯學,不找機會罵一罵好像顯得自己很落伍(連我自己都必須在論文裡補刀了)。
只是,普世主義除了「世界政府」外,也有「反政府」的另一支發展;不知道這些作者們敢不敢提美國(或中國)解體呢?又或者台灣不獨立、巴勒斯坦不獨立呢?假如「法治主義」是幻象,那憲政本身是否與資本一樣暴力呢?前者的「皮下注射效果」(hypodermic effect)可是一點也不亞於後者啊!
我更好奇的是,不論去帝國、毀天朝、解殖相關論者口中的革命,是否包括「去any國中心論」所建立起的絕對相對主義(absolute relativism)呢?或只是想藉由舊批判引導問題化(problematisation)的新風向呢(這回輪到新寵兒「國際」關係了)? I seriously doubt it.
不過讀完之後,覺得有些可惜。因為還沒有機會看過整本書,不過假如節譯的這部分已經是精華,那作者的論證和「說法」還真是老生常談。在國際法、國際關係的領域中,對於「現代」國際法(甚至所謂全球治理)中的「合法主義」如何滋養新帝國主義和導致人權軟肋化的現象,幾乎是prima facie的觀察,都要變成髒話了。
於是我想起前一晚讀到的,甯應斌老師於《粉飾與同志國族主義之後》(爾後刊出於【苦勞網】,2016/03/24)中的反饋,提出了知識論上另一「具有前瞻性」的宏大敘事:當全球霸權演變為文明現代國家應該包容吸納「性」(同性戀等)的時刻,第三世界酷兒性運反而要超越「性」而聚焦於全球霸權及其知識生產。
雖然有助於辨認粉飾(pinkwashing)、粉視(pinkwatching)與Jasbir Puar的同志國族主義(homonationalism)之間的差異與「組裝」(assemblage)關係,但最後還是以「中國作為理論」的動機作為收尾了。這不仍是落入Edward Said的邏輯嗎,只是是「性/別」的酷兒的版本罷了。
尤有甚者,我們學校教授Cynthia Weber新書Que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16)裡propose的理論框架和視角再具批判性,也似乎無法給予beyond inter-‘nation’-al的其他可能性,彷彿「國家」己是必然的前提,再「酷」也酷不掉它。
就像甯老師文章裡提到的「西方的左派或激進酷兒並不因為反主流化同運(自由派同運),便能夠自外於同志國族主義這樣的現代性新形構」,而事實上,其實就是無法自外於「國族主義」的限制,遑論再平凡不過的生命體了:LGBTIQQABCDE...NB;Ta(我好時尚,馬上用上性/別縮寫的新包裝)。
說到底,同志、酷兒也怕「無國籍」啊!不然近幾年哪來那麼多queer refugee/ asylum/ displacement/ migration/ diaspora的討論,不就出於對居無定所、老無所終的恐懼,和(任一)國家的崇拜嗎?所以smart power再靈巧,也沒有「國家意識」來得輕巧,這才是聯合國與其他國際組織會積弱不振的主因,「全球治理」根本尚未實現啊!
當「改革」成為幫兇,在實踐上的解決之道似乎只剩下徹頭徹尾的「革命」?但革命主體、手段、目的為何呢?甚至要「革什麼、革誰」都沒有一個完整的proposal,那跟所有後殖民、南方知識論學者不都是一樣?儘管「無法被整編到中心」的知識生產脫勾(delink)策略可能已然發酵。
更何況Randal Williams(還有他heavily relying on的Danilo Zolo),又或者Cynthia Weber,都是個道地的「北方人」。真正該革掉的,依作者的邏輯,彷彿是「國際法」或自由國際主義,但這不還是打稻草人嗎?因為「法」也不是一方能立的,更是多方默許、交換條件的共業,而因此忽略「邊陲集團」本身的能動性和「靈巧力」,簡直更天真。
為什麼?因為促成法律創造、實踐、履行、制裁的並不是法律,或所謂規範、秩序本身(尤其在當代幾乎「自然法已死」的處境裡),而是「行為者」,行為者即立法者的「民族自決主義」,以各國「應」平等、獨立的前提建立的世界主義當然會導致這個結果。
當今「資本主義」只能算是第二波全球化(畢竟還是靠技術進步才能完全實現的),第一波是更早的「民族主義」,人民當家的民主主權主義吧(這個靠宰制、殖民、洗腦就能做到了,甚至能訴諸最原始的「人性」:解放/去殖/自決)!於是形成魚幫水、水幫魚且永續並存的權力-抵抗關係(power|resistance)。
「虛偽獨立主權」命題所遺留下創造霸權的空間不會輸給「虛偽自由市場」的想像。左支右絀的兩個脈絡-追求「公平的存在」與「和平的成長」,正是支持著「發展主義」(developmentalism)的主觀與客觀要件,因此要改變現狀,怎可能光靠打擊新自由主義。
Randal Williams(或其他所有世界主義批判者)若是想在「國家」的前提下討論全球化或帝國、或霸權(any term or metamorphosis alike),那要嘛是沒看見其他問題,或者是「不敢」提其他問題。倒也可以理解,因為批評新自由主義或生命政治(biopolitics)儼然顯學,不找機會罵一罵好像顯得自己很落伍(連我自己都必須在論文裡補刀了)。
只是,普世主義除了「世界政府」外,也有「反政府」的另一支發展;不知道這些作者們敢不敢提美國(或中國)解體呢?又或者台灣不獨立、巴勒斯坦不獨立呢?假如「法治主義」是幻象,那憲政本身是否與資本一樣暴力呢?前者的「皮下注射效果」(hypodermic effect)可是一點也不亞於後者啊!
我更好奇的是,不論去帝國、毀天朝、解殖相關論者口中的革命,是否包括「去any國中心論」所建立起的絕對相對主義(absolute relativism)呢?或只是想藉由舊批判引導問題化(problematisation)的新風向呢(這回輪到新寵兒「國際」關係了)? I seriously doubt it.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