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 criticality (268)
- Dec 24 Mon 2018 12:43
【解殖選項。知識不服從】
- Dec 23 Sun 2018 12:38
【解殖選項。邊界的思維】
- Oct 23 Tue 2018 07:38
【異性戀的逆襲】
在英國,同志處境已經發展到一個奇妙的階段,「多餘的保障也算歧視」——但這不包括處處受挫的性別多元群體,性別承認的修法百般受限。雖說同婚不是同志權益社會運動唯一的重點,也不該是終極目標,但這裡要談的是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後的餘波盪漾,異性戀者逆襲之成就達成:「異性伴侶不想結婚案」和「聖經讓我不做蛋糕案」的兩大勝訴get!
異性戀不想結婚不行嗎?
首先,先來看看年中引發軒然大波的「異性伴侶民事結合案」( Steinfeld and Keidan v.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英國最高法院今年六月認定,不允許異性伴侶擁有「非婚姻但等同婚姻」的民事伴侶關係(civil partnership)的禁令是歧視性的規定——本案當事人是不願結婚,但又希望雙方關係獲得保障的異性伴侶。
- Oct 17 Wed 2018 01:51
【Not a Peace Pipe】
Summary of the talk, by Prof Dale Turner, on This is Not a Peace Pipe: Towards a Critical Indigenous Philosophy
- Oct 08 Mon 2018 01:30
【Cynthia Enloe。好奇的女性主義者】
- Sep 28 Fri 2018 08:19
【難民≠無國籍人】
2016年巴西奧運有一支很特別的隊伍。國際奧委會從聯合國難民名單中選出十名選手組成難民代表隊,雖然他們沒有獲得任何獎牌,但讓國際媒體注意到難民問題。你曾聽說過任何關於難民的新聞嗎──被視作中國公民而遭瑞士拒絕難民身份的流亡藏人;因美國阿拉伯移民禁令而遭遣返的伊拉克難民?
- Jul 30 Mon 2018 00:38
【性別作為歷史的分析範疇】
三十幾年前1986年,瓊史考特(Joan Wallach Scott)在《美國歷史評論》上發表了一篇〈性別:一個有用的歷史分析範疇〉(Gender: 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讓他聲明大噪,在歷史學界中掀起不小波瀾,他不僅揚棄傳統男性中心史觀,也不全然苟同所謂「她史」(herstory)那一套。
- Jun 03 Sun 2018 04:17
【These Days Anti-Everything】
快生日了,但心情沒有很好
看完一輪新聞,心情更差
- Apr 08 Sun 2018 23:26
【冷戰再起的前哨】
最近在歐洲鬧得沸沸湯湯、不可開交的是前俄國特工中毒案所導致的英俄外交危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Sergej Skripal早年是俄羅斯聯邦軍上校,後來成為雙面間諜為英國服務,而遭俄國依間諜罪和叛國罪判處13年有期徒刑。後來於2010年美俄達成交換被捕間諜協議後獲釋,且在英國獲得庇護。
- Mar 24 Sat 2018 02:48
【不潮不用花錢。PPP】
歐洲審計院(European Court of Auditors)最近發布了一項報告,檢視了歐盟各國境內許多公共建設所採取「公私合作夥伴關係」(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即俗稱的PPP模式)的成效,發現這種政府(公部門)與社會資本(私部門)的合作開發模式,不論在時間或成本管理上,根本沒有想像中那麼有效率,打臉了一票支持PPP的政府官員和民間倡議者。
- Mar 15 Thu 2018 09:33
【遊牧哲學X女性主義】
在華語世界裡,Rosi Braidotti好像一直都是以他的後人文(post-human)的哲學思想聞名,尤其因為他後期的作品大都從科技、網絡、媒體出發探討主體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但他其實也是個知名的女性主義者,在歐洲奠下了女性研究(women’s studies)的基礎【註一】。
- Mar 06 Tue 2018 00:55
【誰的公共|衛生。誰的公民|社會】
最近在PTT上有人(again)又貌似「不恐同」且「完全關心公共」之姿地討論起甲甲的人生,彷彿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而吾人也必須隨之起舞、無從異議。
- Feb 20 Tue 2018 00:09
【超國界法。難民與天災】
國際人道法是國際法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專門處理國家的作為或不作為所造成的重大人權侵害。有別於大致和平且還算穩定的社會,人道法通常處理的都是極端的動盪狀態,也因此主要包括了四種情況(及四個法律體系):
- Feb 08 Thu 2018 01:58
【餘波盪漾。安理會/不會】
前陣子在臉書上發了那篇《想像實驗。安理會/不會》,結果我自己收到比原作者更多回應,真是讓我受寵若驚,也從討論中理了一些思路,所以整理了一下分享出來。不過大致上的感想是,台獨的「解殖史觀」與中帝的「後殖命題」其實不謀而合地擁有若干相同預設,諸如:
- Feb 01 Thu 2018 00:45
【想像實驗。安理會/不會】
決定在【鳴人堂】上刊出李濬勳那篇《不配合安理會的北韓禁運令,或為台灣外交新出路?》果然很有效果,侵門踏戶了一堆中壢李姓官倌的心房。
- Jan 30 Tue 2018 04:31
【#MeToo中的殊異】
太強調「共同遭遇」中的普遍議題,也可能對身處多重歧視的女人之處境視而不見,比如基於種族、階級、年齡、婚姻狀況、性傾向等理由所遭受的社會排斥。這些批判——包括反對個人主義且自由主義式的人權觀、重視社會弱勢的交織性等——其實都要到2000年之後才開始獲得國際(法)研究學界的重視。
- Jan 29 Mon 2018 04:22
【#MeToo中的普遍】
女性主義有許多流派,這在人文哲學界幾乎已然是個常識,彼此間相互批判都是為了尋求更完善、多元的女性主義政治思想與行動策略。#MeToo風暴全球延燒,難得見到女性主義者們的團結——縱然也有來自女人的抗議或反思聲浪,但對抗「暴力」的意志是一致的,區別只在於針對暴力的定義與界限。
- Jan 04 Thu 2018 12:07
【女性主義X自由主義。內在矛盾】
>>> 譯者按 <<<
- Jan 03 Wed 2018 11:58
【女性主義X自由主義。危險結盟】
>>> 譯者按 <<<
- Dec 14 Thu 2017 06:33
【性。健康。情感教育】
2017年不太平靜——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之出版,到台大、世新校園的情殺事件。陸陸續續發生令人惋惜的社會事件,讓人不禁反思:光是綿密的性/別法制,是不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