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概是國際法學界最無力的時候——國際社會的交往,在近年來顯然又回到「形勢比人強、看誰拳頭大」的局面。國際社會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強權們越來越難控制原本的勢力範圍,各地都有權力消漲、拉扯的變化。這些政治力超越規範力的情況,當然也深刻地影響了二戰後辛苦建立起的國際法律秩序。
目前分類:* reflexivity (218)
- Jan 10 Thu 2019 03:28
【現實政治與國際法】
- Aug 01 Wed 2018 07:35
【#ISA2018WCS—Global South & Social Movement】
5,
Inspiring panel on ‘Sociology and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Global South’, Social Movements in a Polarized World’ (#RC47 #RC48 #ISA2018WCS), chaired by #GeoffreyPleyers
- Jul 31 Tue 2018 10:00
【#ISA2018WCS—Political Violence & Social Movement】
1,
Finally, someone mentions about #queertrouble in regards with social and health research methods. Really, really enjoyed #AlexMuller’s paper!
- Jun 13 Wed 2018 23:46
【中國同性婚姻登記第一案】
最近香港的梁鎮罡同性配偶福利案於6月1日宣判,法官用了近三十頁的篇幅討論為何「保護香港理解的婚姻制度」可以作為差別待遇的理由,結果其實令人大失所望。
- May 31 Thu 2018 09:04
【Literature On SGM Health Inequities】
因為剛好有幾個朋友問到,關於性/別少數群體健康(不平等)的文獻,既然整理了一下,就順便分享出來吧!
- May 30 Wed 2018 11:07
【Becoming-feminist】
You cannot be a feminist. You can only become one,
through a never-ended process
- Apr 20 Fri 2018 08:14
【Cynical Or Critical】
最近許許多多風波,讓我不禁想起Gilles Deleuze在《反俄狄浦斯》(Anti-Oedipus)裡,那句經常被引用的話——經朋友提醒,事實上是轉引,原句出自Baruch Spinoza的《神學政治論》(Theologico-Political Treatise):
- Feb 27 Tue 2018 02:06
【受害/加害。強暴/溫柔。同意/反抗】
性,一種權力的展現。
不是純粹行為本身,而是你怎麼想像、理解、追求這件事,並使其發生。
- Jan 24 Wed 2018 04:54
【文化的必然與偶然】
因緣際會,和一位中國學者(英國大學新聞系博士)剛好辯論起關於 #MeToo 在中國發酵的一些看法,但甚至都還進入不了問題的邊緣,我就無法回應了。
- Dec 15 Fri 2017 01:35
【三論。我愛故我(不)在】
早些時候投稿《思逸》關於〈愛的冥想〉的專題,最近收到通知被接受了;既意外卻也不意外。
- Oct 26 Thu 2017 07:41
【教與學。研與究】
剛上完學校開的Starting to Teach的課,蠻開心的——除了讓我重新思考了teacher/student的關係外,也有機會「構思」自己心目中的課程大綱(包括設計模擬法庭)。
- Oct 15 Sun 2017 01:04
【鳴人X法白。答客問】
最近鳴人堂的主編伯崧似乎在寫一篇專題報導,關於法律白話文運動跟阿貴(站長),然後我也被跨海線上訪問了,剛好有個機會重新審視這兩年的心路歷程,其實還蠻有趣的。
- Oct 10 Tue 2017 08:03
【影展。遊行。日惹原則】
2006年,國際法學家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Jurists)召集了許多人權專家共同提出了一份屬於性/別少數群體的權利清單,隨後於2007年3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會議場外,決定將《日惹原則》(Yogyakarta Principles)視為全球性的同志平權綱領。
- Sep 25 Mon 2017 04:28
【反色情與自由言論】
最近美國除了反移民浪潮外,延續上篇提到的,還有一陣暴風雨正悄悄掀起——反色情運動透過公共健康論述東山再起。乍聽之下很荒謬,但不要笑,這個風波並沒有在眾人撻伐、訕笑中終止。反而造成一連串餘波盪漾,甚至英國都受影響了。
- Sep 18 Mon 2017 01:58
【再論。我愛故我(不)在】
之前藉「強迫失蹤受害者國際日」的時點,寫了《「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留心當代的被消失人口》這篇文章,略提了自己一直不願也不敢多碰的李明哲事件。
- Jul 06 Thu 2017 09:56
【性解放之Sex In Public】
最近頻頻會在放空時,思考之前倫講討論到的「公私不分的性」;《茶室交易》中的討論,到今天還有多大程度仍然有效?每當我和身邊友人談起公共空間的裸露、曖昧、躲藏、糾纏,甚至性活動時,朋友總會問我:「如今社會已經對同性戀包容許多,為什麼還會需要『晝伏夜出』,在公共場所搞呢?」
- Jun 29 Thu 2017 03:48
【反離散的台灣X同志X文學X史 】
默默地,竟把《同志文學史》讀上兩次──它遠比2012年出版的《台灣同志文學簡史》內容更厚重、錯雜,不過行文仍然輕巧、流暢。不諳文學如我,摸索自我認同時已是各種性/別政治運動百花齊放的時代;成年後,正遭逢液體現代性(即紀大偉所稱,不以定著、固體等物質為基礎的網路時代)的洗禮。往回看,都是追問自身複數處境構成的緣由,種種突變或許是有跡可循的。透過這本書,得以重新檢視「圈」內外的分際──當人們與我相互凝視、指認、議論時,我們建構了彼此與自身。
- Jun 20 Tue 2017 07:53
【性解放之Cruising For Sex】
儘管合意的一夜情在許多場所都可能發生(如澡
堂、公廁、街上),達到性高潮之前彼此互動的
- Feb 24 Fri 2017 00:27
【Governing (Through) Rights】
治理(govern)使用動名詞,加上了「藉由」兩旁的括號,使得這本書光是標題就耐人尋味。作者Bal Sokhi-Bulley究竟想問什麼問題:(1)透過權利來治理?(2)權利本身被治理?之前在其他研討會就曾經碰過他,是個很愛問「如何」(how)勝過於「為什麼」(why)的學者,因為他總會追問其他與會者「如何得出這樣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