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可以有一個量化研究,探討一下「究竟是亞非國家殺的本國人多,還是歐美國家殺的外國人多?」我相信非常難比。又,是不是可以再有一個質性研究,瞭解一下殺人與受害者(唔,怎麼死的都是同一群人?)果然有基督教跟資本家還是有差。

—。+。—。+。以下是最近對新聞文章的小短評。+。—。+。—

*【苦勞網】美國獨立媒體Common Dreams記者Sarah Lazare(譯者: 許越如)
 《敘利亞難民潮──美國,贖罪慢吞吞的危機製造者》

少剝削一點邊陲國家、把軍事開銷都省下來,還怕各國沒錢處理各種危機嗎?

要一堆對外關係只剩軍演、開戰、貿促、出超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到底要幹嘛!?

*【中央研究院週報】法律學研究所黃丞儀副研究員
 《當海克力斯遇上海妖賽倫──法律、理性與情感》

原來常常看到的「法律與情緒」(law and emotion)是在講這個啊!之前都沒機會好好了解是怎麼一回事,真是感謝這篇文章的介紹了。

「法律與情緒」的研究典範即在於探索「理性╱情緒」二分的類型建構,並且挑戰法律是中立、無涉個人感情的理論與實踐;拆除「情緒vs.理性」的二分藩籬,法律對於人類行為的理解,將進入更精彩的研究領域。

*【第13屆台灣同志遊行】台灣同志遊行聯盟(Taiwan LGBT Pride)
 《年齡不設限─解放暗櫃・青春自主(No Age Limit)》

今年遊行主題終於出爐,終於跳出「婚/家」的無限迴圈,再把議題拉回生命的主體。

「年齡」作為每個人在社會上的分類標準,往往貌似合理卻又不正當地隱藏了各種刻板印象(姑且不論是否構成歧視),那些「法律上總是解釋不通為何不算偏見」的年齡限制,以及生活中處處可見的中、老年族群的自主性被冷處理或邊緣化的現象,遑論性/別少數群體的成員了。

滿心期待看到接下來的新聞稿、標語和相關活動。

*【酷新聞】酷編輯
 《我們來談談「人權的故事」人權的演進與由來

這個世界上最多人會提到,卻又其實不知道到底在幹嘛的詞彙,「人權」大概會在前十名吧!

久違的尼摳說出了一個直擊人心的比喻:「人權就像飛在空中的小雨。」不小心被我解讀成它是如此濕潤得了草木,卻灌溉不了森林,或許能暫解乾旱之苦,卻成不了氣候。下在人前,引人討厭;落在人後,不被發現。

但他又補充了一個更準確的重點:「它是在雲頂上觸摸不到的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LPH Po-Han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