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0
第一次的聯合國國際幸福日,你準備好讓自己快樂了嗎?又是什麼能讓你感到幸福呢?
Tomorrow is the first UN International Day of Happiness,
are you ready to make yourself happy? And, what makes u feel happy then?
For me, love and peace create my happiness... :-)

上個週末,我們文青幫去了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看了[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
新聞界至高榮耀,超過三百萬人口碑推薦,普立茲新聞攝影獎首度登台。
1942至2012年得獎作品完整呈現,撼動世界的歷史現場,蘊藏無數則感人肺腑的故事
新聞攝影有別於其他領域的攝影,它充滿著張力、震撼、真實與不確定性!

一張張照片中,可以看盡百態人生:所有的人都為了生命而奮鬥著
有人迫於無奈而承受著苦難、有因為不可抗拒的天災帶來的重創、還有複雜的戰亂
這些事件得以被完整呈現,都是因為有這些新聞攝影記者
扛著相機穿梭在驚險重重的現場,透過一幕幕被記錄下來的影像,彷彿置身其中
述說著每一個真實的故事,未經綵排、不加修飾的真實人生

1917年首度頒發的普立茲獎
是19世紀報紙發行人Joseph “Joe” Pulitzer在遺囑中捐贈哥倫比亞大學200萬美元
用於成立新聞學院,並鼓勵公共服務、公共道德、美國文學和教育提升的獎項。
(至今,普立茲委員會每年頒發21個獎項,其中包括14個新聞獎
 這個攝影獎於1942年首度頒發,參選作品可以是一張或多張、甚至成套之系列照片)
展名:「瞬間的永恆」,集結了1942年設立新聞攝影獎至2012年間
這是完整70年的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得獎作品,自2000年紐約首展以來
已在全球各地巡迴展出超過10年,而這是首次這部攝影集來台灣展出
不僅能看到每張作品背後的故事、令人驚嘆的視野,及其組成獨一無二的歷史觀。

If those exhibited here are a snapshot of the modern world history,
it is not so hard to tell that: besides few acts of God of force majeure,
most stories are about human killings and sufferings,
whatever resulted from racial discrimination, armed conflicts,
unwanted famine and targeted deprivation,
which repeatedly remind me of concerns about two of the Four Freedoms
- the Freedom from Fear and Freedom from Want.

交出論文早鳥3.2版的隔天晚上,其實身體累到不行,但心中卻有一種莫名的淡定感
很想早點睡去,所以早早就躺平了,但就是硬生生地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或許是下午才起床的關係,還是新下載的許茹芸全專輯精選弄得我腦海中太多畫面。
每一首歌都那麼熟悉,每個聽到的當下都是一個情境,都有一個無比清晰的印象
無論是一個轉身的背影、一個故事的片段,甚至只是一個定格的場景
聽著聽著好像只是發生在昨天:某個炎熱夏天的午後、某次負氣地甩門
某個再也沒見過面的朋友、某場彷彿永遠不會停的雨、某座忘了到底在哪的橋
某一段旅行、某一次迷路或某一個相見不如懷念的人,教人如何不輾轉難眠?!

除了這些事讓人有幸福感(偶爾會夾雜一些淡淡的感傷)
還有什麼值得放在心上或是微笑以對事呢?

2013-03-15
穆斯林與西方國家晚間克服嚴重歧見
一致通過支持一項歷史性的聯合國聲明
為打擊針對婦女及女童的暴行設定行為準則。

聯合國一百九十三個會員國在歷經兩週緊密協商後
伊朗、利比亞、蘇丹及其他穆斯林國家等原本揚言杯葛這項聲明的國家
最後終於同意聲明中指出:
針對婦女的暴行不能用「任何習俗、傳統或宗教理由」來合理化。
西方國家,尤其是北歐國家
則在原本強烈要求聲明中納入同性戀權利及性健康權利的立場上讓步

雖說沒有約束力,但至少是個manifestation of political will
人權進步這種事,總是要靠潛移默化的政治環境變遷。

2013-03-14
白色情人節這天,深夜裡繼續工作
卻也不經意地順便把[Extremely Loud & Incredibly Close]又看了一次
真的太感人了,我在一堆繁瑣的表格中,悄悄地落下男兒淚
最後結束最後一節的修改工作後,寄出去的當下:
At a moment like this, I would like to have a song with me
namely [WHAT I’VE DONE] by Linkin Park

2013-02-24到2013-03-02
這段期間是我們第一次的「兩公約初次報告國際審查會議」,參與審查的委員有:
京都大學人權研究所所長Nisuke Ando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及亞美法研究所主任Jerome A. Cohen
聯合國發展計劃性別平等任務編組委員Shanthi Dairiam
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律師公會會長Asma Jahangir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法學院教授Manfred Nowak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及人權與全球正義中心主任Philip Alston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法學院國際法榮譽教授Theodoor Cornelis van Boven
聯合國人權與國際團結獨立專家Virginia Bonoan-Dandan
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委員會前任委員Eibe Riedel
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委員會委員Heisoo Shin

會期中討論的主題,包括行前提出的問題,涵蓋了:
廢除死刑與器官捐贈、監獄擁擠、中科三期環評案、台東美麗灣開發案
性別平等、公共電視董事會運作爭議、外籍勞工及原住民的人權等議題。
這次總算是有個客觀第三人來批評政策了,希望會產生實質上且具改革性的效果!
當然這也是法務部[人權大步走計畫]的其中一部分,有點陽春、至少實質

會議共分成兩個部分進行,分別是: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中華民國初次報告審查會議
(Review Meeting of the ROC's Initial Reports under the ICESCR)
公民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華民國初次報告審查會議
(Review Meeting of the ROC's Initial Reports under the ICCPR)
[NOTE] CCPR & ESCR Report Review
Available at:
http://covenants-watch.blogspot.tw/2013/01/ccpr-escr-report-review.html
(之後論文結論會用到,所以順手記事一下,哈!)

聽說現場實況很刺激,政府跟NGOs之間一來一往的激辯很精采
兩公約的委員,個個犀利專業,使政府官員不斷被打臉
令人詫異的是,如此重要的國內大事,卻沒有任何一家主流媒體報導
關注了各大媒體一整天,結果真是沒什麼新聞台在follow或update
這個現象真令人無法理解!
聽官員針對問題的回答會覺得台灣是天堂,法規政策都好完善
但還真是不知道實際運作起來到底是如何?(科科~)
人權狀況,雖然很容易「說」出來,但「做」成又是另一回事
有時候 說穿了,就像一種直銷式的畫大餅,只是一種眾人滿心的追求
但誰又不想生活越來越好呢,如果真的能力所及時?

有時跟外國友人聊天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跟澳洲和波蘭的朋友談到人權,問他們為什麼需要fight for人權?
他們說其實不太知道,可能是因為born to have的東西,沒了就會覺得哪裡不對勁
那是一種不求甚解take it for granted的態度,有點令人不可思議。
跟斐濟和日本的朋友談到人權,問他們同樣的問題,他們說因為很重要
為什麼別人有而我沒有,沒有也至少要得到一個合理的交代,不然心裡很不平衡
那是另一種不知為何但又覺得must have to的潛意識,不難理解。
再跟越南和中國的朋友聊到這件事時,他們竟回答我說unnecessary
如果吃飽穿暖就夠了,有錢賺就有人權,不用特別跟政府過不去,是自己要更爭氣
這是另外一種也可以理解,卻又覺得nothing to do的感慨。
令我反省的是:其實人權的概念跟文化、教育、社會發展、出身背景
甚至是性別、族裔等因素還是十分相關的
因此每個人對so-called人權的理解都不盡相同
所以也別太強求別人的想法要與自己一致,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難怪學者都主張promoting is a better tool for human rights than requesting。(嘖)

這其實是我每次論文鬼打牆時,跟朋友發牢騷後的心得。
實際上,人權的內涵跟價值是確定且固定的,更是不會被質疑的
我想像中的差異,是來自於對它們的重視跟觀感
所以才會導致necessity of fight for them跟how to achieve properly的差別
有時候為了其一,可能犠牲其他;有時候為了爭而爭,但對有些人而言卻是非爭不可
我是對於這個現象感到有趣,像有許多學者後來駁斥了人權相對論一樣
因為the rights themselves and values they contain with are universal,
儘管the legal instruments or mechanisms at issue are still relatively lacked...

最後,我要推薦三部電影,看完後都有一種很奇怪的氛圍
就是那種會讓人有幸福感(偶爾會夾雜一些淡淡的感傷)的心情
輕輕地,卻會讓人放在心上,但劇末也總是會令人不禁微笑以對:

‧ [Lo Imposible]
  Director: Juan Antonio Bayona
  Stars: Naomi Watts, Ewan McGregor, Tom Holland
  改編自真人實事,故事背景為2004年驚動全球的南亞大海嘯事件
  大難來時,人各西東,悲慯的眼淚,有時更添淒苦,有時則有療癒功能
  《浩劫奇蹟》的片名說明了全片的悲喜情境
  看完電影,你會欣慰自己:能哭是福,會哭是寶。

  黎巴嫩詩人Khalil Gibran
  曾在「眼淚與微笑」(A Tear And A Smile)一詩中如此寫著:
『 I would that my life remain a tear and a smile.
  我寧願讓我的生命保持一顆眼淚和一朵微笑.
  A tear to purify my heart and give me understanding
  Of life's secrets and hidden things.
  一顆眼淚滌清我的心,讓我更了解生命的私密
  A smile to draw me nigh to the sons of my kind and
  To be a symbol of my glorification of the gods.
  一朵微笑讓我更親近同類,成為我榮耀神的象徵。
  A tear to unite me with those of broken heart;
  一顆眼淚使我和那些心碎的人連在一起;
  A smile to be a sign of my joy in existence.
  一朵微笑成為我歡心存在的印記。           』

  用紀伯倫的詩句來詮釋西班牙導演Juan Antonio Bayona的作品
  或許是個美麗的註記,因為觀看《浩劫奇蹟》時
  你的淚水必定就在眼眶打轉,但是你卻也會帶著微笑走出影院。
  從海嘯排山倒樹而來開始,我的眼淚就沒停過
  任憑弔唁、感動、恐懼的情緒鋪天蓋地
  這般天災真是太難預測而更教人驚惶害怕
  生命有如滄海之一粟,太渺小且脆弱了。
  觀影後,真是全身虛脫,因為過程太激動又緊張了!

‧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Director: David O. Russell
  Stars: Bradley Cooper, Jennifer Lawrence, Robert De Niro
  【派特的幸福劇本】毫無疑問是導演David Russell最棒的一部浪漫愛情喜劇片
  整部電影有歡笑既有深度,堅強的演員陣容的完美詮釋
  讓故事中每個角色的感情變化極為深刻有趣!
  
  Bradley Cooper跟和Jennifer Lawrence的演技
  激活了故事中派特和蒂芬妮的兩個角色
  每一幕的表情、對白相當自然活潑
  隨著故事的發展,兩位角色的感情變化也表達得令人驚艷
  尤以電影中的最大轉折點:蒂芬妮對派特大罵時
  其中的一句『If it’s me reading the signs』,一語驚醒派特這夢中人時
  這也是電影最高潮也最複雜的一刻,也為這愛情故事鋪陳了後續無限的感動。

  這部戲是在13F Weekend Theater看的
  劇情表面簡單,其中的轉折與情緒卻複雜的可以。
  演員到位,完全演活了故事中的角色,與其所想傳達的思惟和感受
  In a word, it's highly recommendable and worth watching...

‧ [Game Change]
  Director: Jay Roach
  Stars: Ed Harris, Julianne Moore, Woody Harrelson
  看的當下是如火如荼趕論文的某個夜晚,HBO剛好在撥這部自製電影
  很驚喜,因為我本來對McCain就很不瞭解,更遑論Palin了
  然而,那場選戰在我的記憶中是相當精采且具有高度歷史性意義的
  它讓我想到前些日子看的《選戰風雲》(The Ides of March)
  
  「競選」真是政治表演中的最高殿堂(話說,美國人還真愛拍選舉電影)
  真是太calculated、太dramatic了。
  其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她在候選人辯論裡引用Reagan在1961年的名言:
『 Freedom is never more than one generation away from extinction.
  We didn’t pass it on to our children in the bloodstream.
  It must be fought for, protected, and handed on for them to do the same,
  or one day
  we will spend our sunset years telling our children and their children
  what it was once like in the US where men were free.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LPH Po-Han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