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K的房間》

柯旗化

The Chinese(中國人民)

木柵動物園、夏威夷豆(美國的味道)

「暢遊綠島」

 

錄音帶(In America)、隨身聽

名詞:Formosa(臺灣)

介系詞:look into, suffer from, fight for, believe in

動詞:I have lived here for ten years. (綠島)

They made a prisoner.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in my place?

Keep quiet.

Long live the president.

 

條件句:

非事實的現在(I know I can’t go abroad.

非事實的未來

 

克漏字練習遺忘?

 

多重隱喻的房間

冷戰時期國民黨政府為求站穩「反共」地位,而向西方世界展示的「模範監獄」

自六零年代起,英語學習暢銷書《新英文法》的編輯室

柯旗化被關押黑牢期間,向孩子謊稱自己「在美國工作」的他方

 

這個「房間」裡,臺灣、綠島的影像逐漸與美國疊合,關於ROCUSA之間相互抗衡、牽制、拉扯的鏡像關係

 

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

 

《回程列車》(Return

小屋、夜裡爐火、小床、沒有電

童年沒有什麼記憶,兄弟姐妹玩耍

 

法國北部:圖爾寬(Tourcoing巴黎史特拉斯堡

為火車運煤、一半月薪理髮梳油頭

史特拉斯堡柏林(德國邊界天亮)波蘭邊界(天黑)

 

軍人,但敵人是誰?「當個大人太累。」

媽媽:「戰後沒有太多東西吃了」

無法用腳走路回家、軍艦:「又開戰了」

白俄羅斯布雷斯特(Brest俄國邊界莫斯科

俄國新西伯利亞(2017/1/5

 

一樣語言、仍未尋獲哥哥、小工廠找到工作

蒙古(戈壁沙漠)

同事大喊:「軍艦回來,為了殺掉講不同語言的人」

中國:長夜槍聲(光/樹影)廈門北站

 

爺爺:兩件寶貝襯衫、有相機的同事、工廠完整入境(1948,大屠殺隔年)

工作合約、打扮體面、回港的船

40年後才又見到家人、照片從未寄出

臺灣(家鄉)

 

《逝言翻譯中》(In Flow of Words

ICTY:翻譯者被翻譯者之間互為主體

 

英雄:律師/動物(獵物):證人

花瓶:促進對話發生

「不能傳遞情緒」

 

(影片)塞爾維亞軍隊穆斯林

聲音的清晰度 聲音主體的情感

聲音主體敘事主體

 

1992 集中營的故事

(兩個男孩的爸爸拒絕作證)

 

「美化的傳聲筒」:感受,但行不通

Srebrenica:「沒人為那個穆斯林男孩哭泣」

卡車司機偵查員凌晨來殺男孩

Omarska camp

 

“I was that impressed.”

「那太令人振奮了。」

 

逐步口譯(味道、聞到),難以保持距離

“That could have been me.”

離亂葬崗太遠、老鼠穿腸掛肚

 

翻譯/口譯:發現真相、實現正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聚焦對談】

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歷史不正義

以「和解」為目標

國際刑事法庭:以「處罰」為目標

紐倫堡大審、東京審判

ICTYICTR

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伊拉克最高特別刑事法庭

ICC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針對過去威權獨裁統治時期(1945/8/15-1992/11/6

還原歷史真相

開放政治檔案

平復司法不公

不當黨產的處理及運用

促進社會和解 ==> 政治暴力創傷療癒(基於歷史補償原則)

國家暴力(司法不法或行政不法)

政治案件當事人

及其家庭不同世代成員

個人身心、家庭關係、各種社會關係的重大傷害與撕裂

酷刑、政治壓迫、汙名與歧視、經驗不被肯認、長期孤立隔絕

 

非典型受難者:無語、失語、情緒被否認

「外省人」

台灣人離散社群、島內離散

其他「證人」、目擊者

 

代際創傷——情緒、矛盾、困惑

仰賴大量的隱喻(概念資源的匱乏)

K:假設語氣、克漏字、房間

回程:軍艦、相機、「臺灣」

翻譯:英雄-動物-花瓶、傳聲筒、拼圖

肢體動作的不自在:正襟危坐、斜躺

使用外語|保持距離:敘事者透過與事件較無關的語言表達,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比較舒服的位置(英語、法語)

 

翻譯/口譯:發現真相、實現正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工師、諮商師、心理師

 

Miranda Fricker: epistemic injustice (知識不正義)

testimonial injustice (證言不正義)

hermeneutical injustice (詮釋不正義)

 

轉型正義工作的終點?

南非「同一歷史」:One History,需建立在所有人共識之上

集體記憶、打造互相肯認的「國族敘事」

情緒否認

 

原住民族

政治暴力創傷療癒東部共管中心

與當代原住民族政治抽離

如何理解?

臺灣人與原住民族(族群、部落)

 

——————

 

原住民族土地宣言:凱達格蘭人 ==> 政治暴力創傷療癒工作中重要的「肯認」工作

 

促進社會和解 ==> 政治暴力創傷療癒(基於「歷史補償」原則)

國家暴力(司法不法或行政不法)

政治案件當事人

及其家庭不同世代成員

個人身心、家庭關係、各種社會關係的重大傷害與撕裂

酷刑、政治壓迫、汙名與歧視、經驗不被肯認、長期孤立隔絕

 

1)以人權作為方法:健康權

除了身體傷害,擁有資源與機會獲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或維持心理健康,是否是一項人權?

 

若是,除了具體、具有診斷意義的社會心理症狀、疾病的治療工作或醫療介入之外,心理健康的歷史與社會決定因素是否也是健康人權要處理的?

 

因國家暴力所導致的心理健康脆弱性,有兩個層次的思考層次:

 

修復與賠償:脆弱性是國家侵害人權的結果

 

保護及促進義務:脆弱性的延續來自不被肯認、不友善,甚至二度傷害、或垂直性的代際傳遞、或水平間的社群影響(社工師、諮商師、心理師、倡議者等不同層次參與者的「職業傷害」)

 

2Miranda Fricker: epistemic injustice (知識不正義)

testimonial injustice (證言不正義):記憶斷裂(recall bias)、不被信任、不斷被質疑、情緒否認

hermeneutical injustice (詮釋不正義):缺乏語言、概念工具、難以言喻而被視為「情緒化」反應

 

非典型受難者:

傷害經驗並不共享、也非普世,不能全都套用一個宏大敘事

外省受難者

金門馬祖受難者(1992年戰地任務解除、軍官而非228

台灣人在海外的離散社群

原住民受難者

政治暴力創傷療癒東部共管中心

與當代原住民族政治抽離

如何理解?

臺灣人與原住民族(族群、部落),如何不討論台灣遭遇複雜、不同層次的「殖民」

 

消失的加害者:以暴力理論來看,有人際間我直接暴力、結構性的間接暴力

人權視角:針對整個國家(行為人個人的面貌是模糊的)

知識正義的視角:看見「當下」的權力關係不對等、制度設計的不友善(但對於歷史上的加害/受害人的關係,卻可能力有未逮)

UN:由國家帶領轉型正義工作很重要(象徵性意義),但揭露行為人的面貌也很重要

懲罰(不是最重要的)

修復式正義:對話、還原、認錯、澄清、道歉、哭訴(身不由己)

威權統治下,命令的執行者(若考慮其道德、情感兩難),應視為加害人、受害人?

 

轉型正義工作的終點?

南非「同一歷史」:One History,需建立在所有人共識之上

集體記憶、打造互相肯認的「國族敘事」

和解:「撕裂社會」的話語

 

轉型正義是一個公衛工作:

公共心理衛生:資源分配、制度正當性、政策理性、服務提供模式設計

健康人權保障:國家的雙重定位(因為犯錯所以做+為療癒提供支持環境)

 

國際醫事人力

簽證:type, duration

帶來的物資:關稅、對既有市場的影響

對人事物的管轄權範圍

豁免權適用與否?

人道主義、醫療倫理是唯一支持動力

中立原則適用到哪?進入國界後,是否援用既有commander chain?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LPH Po-Han Lee 的頭像
    JELPH Po-Han Lee

    les voix: For/Getting|Re/Membering

    JELPH Po-Han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