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導致了一場讓世界各地幾近停滯的全球大流行。疫情擴散迄今約兩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一舉一動備受矚目。回頭看,2019年12月疫情在中國正式通報。2020年1月23日,WHO決定暫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當時引發全球嘩然。一週後,WHO於2020年1月30日再度召開緊急委員會,由於事態已嚴重,疫情在歐美大國遍地開花,幹事長譚德塞終於決定宣佈PHEIC——正式「國際化」COVID-19的疫情。
宣布PHEIC係依據《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授權WHO幹事長而來,不僅需要考慮公共衛生需求,也要考量國際貿易、人員流動等要素,是國際衛生領域中一項重要的「政治決定」,以國際規範的方式維護全球衛生安全。而IHR是由1969年第22屆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確立下來的,建立了一個各國共同預防、早期偵測、評估和因應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協作機制。
冷戰結束後,隨著跨國經貿往來更趨頻繁,新興與未知傳染病的爆發不斷對全球防疫機制提出挑戰——如2001年美國炭疽桿菌恐怖攻擊事件、2003年的SARS 和2004年亞洲禽流感(H5N1)疫情——WHO會員國意識到更緊密合作行動之必要性,促成了2005年IHR的修訂(也是現行版本)。IHR 2005所規範的疾病,從原本的三大類國際檢疫傳染病(霍亂、鼠疫及黃熱病),擴大到五大項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傳染病、人畜共通傳染病、食品安全、化學品汙染以及核能輻射汙染。
所謂PHEIC是指對人類健康威脅「異常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將因跨國傳染而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衛生風險,且需要整合性的國際應對措施。國家如果認為境內將爆發PHEIC,應透過國家聯絡窗口於24小時內通報WHO。IHR一方面要求各國監督並管制傳染病的發展態勢、協助確認通報病例、加強國內疾病的監控、發展全國性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應對計畫。另一方面,IHR也賦予WHO幹事長在考量緊急事件委員會的建議、國家提供的資訊、IHR附件二協助評估的決定工具、科學界現有的研究、國際傳染之風險,以及可能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等情況後,最終決定及宣布PHEIC的權力。
其實,PHEIC宣告的背後需要考慮很多事情,除了要考量防疫措施建議對當事國及全球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如入境時增加健康檢查或全面檢疫措施),而任何貿易與旅遊限制,須有科學根據證明其必要性。WHO也會特別考慮防疫措施是否將對弱國造成不成比例地負擔或衝擊。不過,為了防疫需求,若政府透過國內法規政策自行增加貿易或旅遊限制,IHR也沒說完全不行,且若真有效,也算符合衛生安全的目的。只是,各國仍需要考慮它們身上其他的國際法義務,比如國際貿易法、投資法和人權法下的法律承認。
自2007年實施以來,IHR 2005協助不少發展中國家建構衛生安全之核心能力,但近十五年來世界遭逢各種疫情,2020年甚至有三起PHEIC(小兒麻痺病毒野生株、伊波拉病毒、COVID-19)同時並存,IHR的能力與效率,再度受到質疑。跟所有軟法工具一樣,IHR是否有效取決於各國在防疫工作上自願合作的意志上。雖然PHEIC能對不合作的國家施以政治壓力,但無法授權國際社會針對當事國進行任何強制性干預措施,也難以究責。這即是COVID-19防疫遇到的困境——無論國際社會對一開始隱匿疫情的中國有多少抱怨也沒轍,中國甚至成為最早進入後疫情時代的國家,想來也是諷刺。
因此,近來有許多改革全球衛生安全機制的呼聲。WHO幹事長成立的「大流行防範與應對獨立小組」(Independent panel for Pandem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在評估全世界回應COVID-19的表現後,認為現行制度難以對付下一場大流行之暴發,而建議各國通過一項「傳染病大流行防範及應對框架公約」(Framework Convention on Pandem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包括建立監督及究責等機制。2021年的WHA慎重討論到這項建議,決定自2021年11月召開WHA特別會議,開啟國際談判。
對於將IHR轉化成具有更強硬拘束力的國際條約這件事,有國家持保留態度,但也有國家樂見其成,歐盟高峰會(European Council)甚至作出正式決定表達支持,並希望新公約能納入區域性整合組織的參與,而不限於以國家為單位。這項談判可視為一項重要指標——究竟號稱讓全球當頭棒喝的COVID-19有多大程度讓各國政府願意重新設計全球防疫機制、審視主權限制,並真心相信「一個世界、共享健康」(one world, one health)?讓我們拭目以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