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在往返台北倫敦的旅途上,幾乎都沒在睡覺。本來想順勢把Raewyn Connell的“Gender in World Perspectives”和汪宏倫主編的《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讀完,但最後不小心沈迷於電影之中——真的太久沒看電影了,有點懷念。


其中有幾部,就是為了用餐時殺時間看的,像是《西遊記.女兒國》跟《遊戲夜殺必死》(Game Night)。不過,〈女兒情〉那首主題曲一出來,我就被感動到了,那首歌真好聽,而且演員陣容跟動畫效果都蠻厲害的,我有點嚇一跳。


另一部以馬來西亞自導自演傳染病+疫苗事件為背景的《洩密者》(The Leakers),陣容也很不錯,不過劇情太好猜了。可能是我太久沒看華語片,相較之下,《花甲男孩轉大人》的電影版有點無聊,還是都在主打鄉土民情梗,而且有點太扯(果然是賀歲片)。


看了一部法文片《愛情不輪轉》(Tout Le Monde Debout)和一部德文片《此心瘋狂》(Dieses Bescheuerte Herz),兩部戲裡都有一個重症/殘疾+逐夢/求生的勵志主線,然後都配上一個放浪不羈、瀟灑紈絝的對照組。也是巧合,愛情和友情彷彿成了敉平——模糊了——健康與不健康、自由與不自由之間的界線。


說來還是太浪漫了,再怎麼勵志,還是要靠很多資本的累積,而且似乎沒有誰能被允許「放棄」。於是《溫蒂的幸福劇本》(Please Stand By)還反倒比較不灑狗血,雖然也有嚴重的心理與情緒疾病,也在「追夢」,但至少結局不走完美路線。


我也看了一部同性戀電影《親愛的初戀》(Love, Simon)和一部跨性別電影《不思議女人》(Una Mujer Fantastica)。前者是青少年的出櫃故事,因為在今天的美國,愛與勇氣取代了霸凌和排擠(顆顆);也在當代,但故事背景在智利,後者就真的慘——刻劃出跨性別戀的不見天日,不悶但也不暢快——就是人生。


不過,這趟下來,我最喜歡的竟然是有點無厘頭、莫名其妙的《大災難家》(The Disaster Artist),James Franco真的很適合演奇怪人。要不是說是改編自Tommy Wiseau的傳記電影,我無法相信那竟是真實人生,只能說早年美國夢真的厲害。


這次回台灣,見了很多人,被問了很多次「接下來的計畫」,但明明眼前的任務還八字沒一撇,每次都說著說著就很有壓力,於是跟著Eric跑到東京避風頭。終於看到了富士山,但其實我對河口湖更有印象,去了箱根,也去了上野,運氣很好,剛好都避開了壞天氣。


好久沒寫這種流水帳,感覺還蠻好的。這次回去,才有朋友打趣說,「後來都看不懂你在寫什麼了」。隔行如隔山,好像也沒必要每次都咬文嚼字,所以就寫個日記紀念一下這趟返鄉之旅吧——話說,我竟然沒發現護照快到期了,真是有驚無險——已經收到好多工作信件,要開工有點焦慮,要趕快收心才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LPH Po-Han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