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的一切都是從孤單裡面出來的,
誰毀了梅蘭芳的孤獨,誰就毀了梅蘭芳。」
我從一副紙枷鎖中 瞥見了一代名伶
一輩子起承轉合 盡在雌雄莫辨之間
那翩翩風采的背後 竟是一抹凡人夢
絕代風華的轉捩點 是正義抑或寂寞
深沉地孤芳自賞 其實多半是銷魂的
毌須在意別人的眼光 只管追逐夢想
舞台上盡情絢爛 下了台曖曖內含光
戲子的責任不免是 綻放耀眼的璀璨
真正的人生 脫離座兒還得虛與委蛇
一下了戲 得要努力地跳出劇中角色
以免無奈惆悵 暢快地在心頭兒流轉
我不是一名戲子 卻也著實感動萬分
看著別人的人生 偉大卻也虛懷若谷
身處蘊藏危機的環境 不禁唏噓不已
異地裡演著新劇本 操講著不同台詞
每扮一個角色 都憂心無法受到重視
如此需要掌聲 怎能壓著裙襬謝幕呢
礙著體面 不能算是個迷人的說書人
否則 梅郎也無法被稱為伶界大王麼
︽︽︽︽︽︽︽︽︽︽︽︽︽︽︽︽︽︽︽︽︽︽︽︽︽
梅蘭芳
Forever Enthralled
導演:陳凱歌
演員:黎明、章子怡、陳紅、孫紅雷、安藤政信
描述中國當代戲曲大師梅蘭芳不凡而傳奇的一生,以及他
與妻子福芝芳、紅顏知己孟小冬、戲曲上的知音兼夥伴邱
如白間的複雜糾葛的情愛故事。
梅蘭芳出生在1894年北京的一個京劇世家,當時戲子地
位等同於娼妓,梅蘭芳承襲父輩,為梅家專演旦角之第三
代傳人。偶然認識從西方留學歸國、鄙視中國京戲的邱如
白,邱如白從梅蘭芳身上發覺了中國京戲的深度與涵養,
結合他從西方所學習到的新知,協助梅蘭芳徹底改革表演
模式,卻遭到當時京劇翹楚亦是前輩的十三燕的強力反對
,梅蘭芳接受十三燕的挑戰,在舞台上以新舊之京戲演出
一較高下。沒想到梅蘭芳以深刻動人的演出博得現場觀眾
的滿堂彩,至此也宣告梅蘭芳的時代來臨。
事業如日中天、名號傳遍亞洲的梅蘭芳,認識生命中最重
要的紅粉知己孟小冬,兩人從相識至相知相惜,對彼此的
情感跨越了一切,當邱如白察覺梅蘭芳願為孟小冬放棄事
業的決心,他決定拆散他們…。
︽︽︽︽︽︽︽︽︽︽︽︽︽︽︽︽︽︽︽︽︽︽︽︽︽
如果說梅蘭芳第一次去上海演出是他第一次面對新舊文化
衝突的話,那麼,他去美國演出,面對的將不僅是新舊文
化衝突的問題,更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問題。為此,他不
得不慎重行事。
相比去日本,梅蘭芳對去美國演出顧慮更大。日本無論如
何與中國同屬亞洲,膚色相近,文化背景相仿,中國戲劇
與日本歌舞伎有很多相似之處。日本古典戲劇直接受到中
國唐朝歌舞《蘭陵王入陣曲》的影響,在中國失傳的唐朝
古舞在日本卻被完整地保存著。日本著名的「能樂」就受
了中國元曲的影響,而「狂言」則受了唐代參軍戲的影響
。因此,梅蘭芳在日本演出了《天女散花》《黛玉葬花》
《千金一笑》《嫦娥奔月》《遊園驚夢》等以中國古典文
化為背景的戲,日本人完全能夠看得懂。
然而中國對於美國人來說,則完全是陌生的。那個時期的
美國人,如果說對中國人的態度還算友善的話,那也絕不
是出於尊敬,對中國人嗤之以鼻的美國人大有人在。他們
不認為中國有文化,他們認為如果中國有文化的話,何以
會如此遭人掠奪而淪為世界弱國?中國人又何以會陷入如
此悲慘的困境?在他們的印象裡,中國人只會做雜碎和雜
碎麵。至於中國戲劇,是他們用來譏諷中國的又一有力武
器。有位名叫倫伯的美國人認為中國人完全缺乏藝術美感
,原因是所有演員的吐字都是單音節的,沒有一個音不是
從肺部掙扎吐出的,聽起來就像是遭到慘殺時所發出的痛
苦尖叫,更有人說那唱腔高到刺耳以致無法忍受,尖銳的
聲音如同一隻壞了喉嚨的貓叫聲。
在這種情況下,梅蘭芳去美國演出,能就此改變美國人對
中國人的印象,還是給美國人進一步諷刺挖苦的機會?連
梅蘭芳自己都難以設想。另外,單靠梅蘭芳的表演就能拉
近如此巨大的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誰也不敢這麼肯定。
然而,就在梅蘭芳動身前兩天,從美國傳來消息,說「美
國正值經濟危機,市面不振,要麼緩來,要麼多帶錢」。
此時,梅蘭芳赴美宣傳等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此時如
果「緩來」,聲譽勢必受損,但如果強行前往,又有可能
血本無歸而破產。梅蘭芳犯了難。左右權衡,思來想去之
後,梅蘭芳最終還是下了決心:冒險一拼。於是,馮耿光
憑中國銀行董事的身份,又籌來五萬美元。梅蘭芳便懷揣
著十五萬美元,冒著破產的危險,戰戰兢兢地跨洋過海去
了美國。
梅蘭芳等人都是第一次去歐美,對西洋的生活方式不很瞭
解,因此鬧出些笑話也就難免了。在開往紐約的火車上,
吃飯時,梅蘭芳等四人坐一桌,侍者來問:「吃什麼菜?」
梅蘭芳說:「我想吃牛排。」其餘人便都說:「那麼我們
都要一樣的,豈不省事!」誰知四份牛排端上來,已將桌
面佔滿。原來做一份牛排要用一磅半生肉。四個人面面相
覷,梅蘭芳說:「這彷彿是動物園裡喂老虎的東西了。」
大家聞言大笑。結果四人總共只吃了一份,其餘三份都剩
下了。這個小插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家的緊張情緒。
1930年二月十七日,梅蘭芳在紐約四十九街戲院公開演出
。按照導演張彭春的部署,演出次序是:開演之前,張彭
春身著燕尾服上台,用英文作總說明,說明中國劇的組織
、特點、風格以及一切動作所代表的意義。然後由劇團邀
請來的華僑翻譯楊秀女士用英文作劇情介紹、說明。接著
,梅蘭芳才正式亮相。考慮到美國人的時間觀念較強,張
彭春嚴格限定時間,包括說明、介紹和每場戲的演出時間
,比如,《汾河灣》二十七分鐘,《青石山》九分鐘,《
紅線
整台演出絕不超過兩小時。時間之準,甚至連美國劇院也
不常見。當初導演張彭春在梅蘭芳和華美協進社之間架起
了第一座橋樑,從而促成梅蘭芳訪美。如今,他又在梅蘭
芳和美國觀眾之間架起了第二座橋樑,從而縮短了中西方
的差異,有助於美國觀眾理解看懂梅蘭芳的戲。觀眾在理
解劇情的情況下,又見絢麗的中國紅緞湘繡幕布,耳聽清
亮悅耳可聽的東方管絃樂聲,再看那「東方美人」身著華
麗彩服,邁著柔柔的碎步扭著纖纖細腰擺動著變化萬千的
手勢,伴隨著悠悠揚揚的唱腔,渾身洋溢著無與倫比的美
麗和高貴,他們震驚了:遙遠的中國果然有如此曼妙的音
樂、動人的舞蹈和感人淚下的故事。於是,他們能夠給予
的,便是無窮無盡的掌聲和喝采。
歷史學家唐德剛回憶說:「曲終之後,燈光大亮,為時已
是深夜,但是台下沒有一個人離開座位去『吸口新鮮空氣
』,相反他們在這兒賴著不肯走,同時沒命地鼓掌。」
可以說,梅蘭芳在美國的首場演出便大獲成功,僅從他在
齣戲後不得不謝幕多次就可見一斑。最後一齣《刺虎》結
束後,他謝幕竟達十五次之多,這在國內也是罕見的。起
初他穿著戲裝到台前,低身道「萬福」。待他卸妝後,觀
眾的掌聲仍然不斷,他只得穿著長袍馬褂再次出去鞠躬。
觀眾發現原先的那個柔聲細語、婀娜多姿的美女果然就是
男人所扮時,更加瘋狂。
其實觀眾並不僅僅驚奇於男人演女人,這種藝術形式在西
方戲劇舞台上也並不鮮見。讓他們感歎的是,梅蘭芳並非
單純地模仿女人的一姿一態,而是藝術地再現了婦女的本
質和意象。從他的表演中,他們能實實在在地接收到他刻
意傳達的女性端莊、溫柔、秀麗、高雅等藝術特徵。因而
,他的表演完全超越了男人演女人的表象而更具深層次。
第二天,紐約媒體的讚譽鋪天蓋地。一夜之間,梅蘭芳的
名字風靡全紐約。這個時候,他一直懸著的心,稍稍放了
下來。隨即,趕到劇院排隊買票的觀眾數以千計。三天後
,劇院就將兩個星期的戲票全部預售一空。當時的最高票
價六美元,據說黑市炒到十八美元。姚玉芙曾經回憶說:
「有一天,我走過劇場,門口正在排隊售票,一位外國老
太太端了一把凳子坐在售票處窗口。打開小窗後,她買了
一把好票,就坐在劇場門口賣黑市,據一位華僑對我說:
『美國賣黑市票是沒人管的,但高到兩三倍,卻也是罕見
的。』」 從此,隨著梅蘭芳繼在紐約之後,又移師芝加哥
、舊金山、洛杉磯、檀香山等地,一股「梅蘭芳熱」在美
國本土瀰漫開來。一些商店將京劇的華麗行頭擺在櫥窗裡
展覽;在鮮花展銷會上,有一種花被命名為「梅蘭芳花」
;一位女士在三星期之內,共看了十六場梅蘭芳演出,猶
嫌不足,聞梅蘭芳那年正好三十六歲,便特地買了三十六
株梅樹,在自家的大園子裡闢出一塊地專種梅樹,並請梅
蘭芳破土,還把那塊地命名為「梅蘭芳花園」。
在紐約的最後一場演出結束後,有人提議上台和梅蘭芳握
手告別。梅蘭芳欣然應允。於是觀眾按順序從右邊上來,
從左邊下去,秩序很好,可是梅蘭芳握了十幾分鐘仍然不
見觀眾減少,心裡很是納悶。細一看,原來是很多人握過
一次手,下去後又重新排隊,又上來握一次。就這樣,梅
蘭芳握手握得沒完沒了。
美國的普通觀眾對中國京劇前所未有的狂熱,著實讓梅蘭
芳感動不已,他那懸於心口的石頭如今終算落了地。同時
,美國的新聞界、評論界等專業人士以其職業需要試圖冷
靜和客觀,但言語間卻也按捺不住對中國京劇和梅蘭芳個
人的偏好。於是,溢美之詞褒揚之聲層出不窮。 結束在紐
約五個星期的演出後,梅劇團又先後去了芝加哥、舊金山
、洛杉磯、檀香山,無論走到哪裡,都受到當地政界、學
界、商界、新聞界、戲劇界、藝術界及僑胞的熱烈歡迎。
可以說,梅蘭芳在美國的演出非常成功。這不僅是他個人
的成功,更是中國戲劇的成功。 美國駐華使節裘林.阿諾
德在1926年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們讚揚梅蘭芳,首先由
於他那卓越的表演天才,其次由於他在提高中國戲劇和演
員在社會上的地位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 Dec 22 Mon 2008 02:14
【梅蘭芳】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