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率領新一屆東吳代表隊揮軍美東的前夕
我受邀參加了SSIL的成立座談會
以Int’l Law All The Way: When Peter Meets Jessup為題
報告我這一路走來, 被不斷延遲卻豐富的人生經驗
算一算, 這也是我第六次參與的傑賽普辯論賽了 (驚)
’06年: 中興大學代表隊
初生之犢不畏虎, 什麼不懂的情況下, 就懵懵懂懂地打完比賽了
當時捧著手邊唯一的一本教科書, 大師L. Henkin的鉅作
最後得到校史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第三次, 就以為自己很棒
其實什麼都沒學扎實, 只發現了用英文討論法律問題真的很困難
但也因為認識了國際法, 它真的是一個非常特別且神秘的領域
當下的印象是, 好像怎樣都說得通, 但又好像無法解決事情
對於不愛背法條, 不相信事有絕對的我而言, 彷彿發現新大陸般
受到高玉泉老師的鼓勵, 就決定放手一搏考考看東吳的研究所
為了準備考試, 只好坐下來好好把國內各大教科書好好地讀一遍
配合著國際關係一起看, 這才發覺, 原來當初的體悟不是錯的
國際事務真的有很多面向, 國際法或許能作為最後一條防線
但絕大部分的時候, 國家的硬實力軟實力還是決定了很多事情
’08年: 東吳大學代表隊-seeded member
就讀碩一的時候, 就深受羅勝軒學長的感召, 而加入了練習
但這一切對於當時的我而言, 是一項無比艱鉅的挑戰
因為當時我並不認為自己已經夠資格了, 無論專業能力或英文
這才真正了解到, 何謂懂得越多, 越能明白自己不足的道理
於是那一年, 毅然決然地, 我決定不去爭取成為正式隊員
透過那一整年從旁觀察與協助, 我學習到的是一種方法
因為客觀, 所以才能夠更加瞭解自己的興趣. 優缺點和態度
也因為從零開始, 所以對學習或研究這檔事, 是陌生但憧憬的
當時影響我最深的是吳必然老師, 他在超國界法律的課程中
提供了我一個嶄新的思惟, 全然不同於傳統國際法的理論疆界
很多事情是無法一蹴可幾的, 需要透過挖掘, 花時間自我對話的
當年, 東吳取得了睽違已久的國內賽冠軍, 很多人看衰隔一屆
但我卻沒有因此氣餒, 甚至一點點的後悔都沒有, 因為成長很多
隨隊參與了DC的國際賽, 更是讓我增廣見聞, 大開了眼界
原來其他人是這樣在看國際情勢的, 原來可以如此談論國際法
在台灣, 我們還在執著於很多基本觀念, 理論衝突的時候
世界演進地很快, 大家已經把許多價值判斷視為理所當然了
所以重點在如何justify a new norm, 而非prove a new rule
在做任何論述時, how to apply是和what to apply一樣重要的
’09年: 東吳大學代表隊-formal member
自美國返國後, 隨即馬不停蹄地開展屬於自己傑賽普史的一頁
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拿來感動或感慨, 組好隊就開始讀書會
很感激我的隊員們, 每一個都優秀的要命, 既聰明又用功的
當時我們土法煉鋼地把A. Cassese跟I. Brownlie的書嗑掉
輔佐著手邊一本又一本的大部頭之cases & materials
那年, 我們的指導老師高聖惕老師給了我們很多難題跟功課
有時候, 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研究的, 究竟跟比賽有何關係
只記得老師不斷強調基本功的重要, 並且要建立出一套架構
有一度我都覺得自己快要承受不住, 而隨時可能會崩潰
事後每次回想, 真的覺得那年的訓練是相當充實且珍貴的
加上那年也開始跟著鄧衍森老師學習人權法, 開始很多反思
因為在那之前, 從來沒有好好想過主權. 國家責任這些問題
也從來沒有從why & how的角度去檢視人權保障這件事
最後, 也總算是幸運地親自取得代表權, 遠赴美國去比賽
這一年的經驗更加難得, 因為是自己的比賽, 更是獲益良多
但最大的發現, 竟然是關於身為國際法律人的生涯規劃
除了持續加強專業知識等廢話, 其實networking也是關鍵
此外, 由於國際法浩瀚無垠, 涉獵廣度的重要性不亞於深度
你必須有辦法make comments on any and every issue
一旦瞭解這項能力養成之必要, 中心思想跟架構就顯得重要
因為人的時間都有限, 如何達到最大功率是另一項考驗了
’10年: 東吳大學代表隊-team coach
碩三這年, 深感傳承的重擔扛在肩上, 於是承諾了教練一職
原本以為帶比賽會遠比親上火線來得簡單許多, 但我錯了
因為自己打比賽, 如果arguments錯了, 還能將錯就錯
反正只要臉皮厚一點, 再想辦法圓回來或者即時修正就好
但身為一個帶比賽的人, 就更需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果無法立即發現隊員們論證上的盲點, 並指正錯誤的話
很容易會被斷章取義誤導, 而跟著淪陷到矛盾的深淵中
所以這一年對我本身而言, 其實是另一項更艱鉅的挑戰
除了考驗著自己的功力是否夠深厚外, 表達能力也要更好
也在這一年, 我發現到自己熱愛教學相長的這個過程
研究很有趣, 思辨很有趣, 觀察現象很有趣, 但我不愛爭辯
因此我順勢地立定了往學術領域發展的志向, 且不疑有他
看著隊員們孜孜矻矻準備比賽的同時, 自己也一時技養
找了幾個隊友, 投身另一個關於人道法的模擬法庭比賽中
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開始研究國際法中個人責任的問題
到香港參加亞太區域賽前, 從李子文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
除了看待國際法的視野和態度, 更是教育事業上的熱忱
同時修習了一些國際關係相關的課程, 於是有了許多體悟
很感謝當時教懂我如何從理論看國際現勢的周志杰老師
不諱言, 政治為我對國際法的看法又注入了許多新活水
但內心的矛盾也開始油然而生, is internationa law law?
’11-’12年: 東吳大學代表隊-consultant (?!)
這是個風雨飄搖的年代, 邁入高齡的我原有退休之打算
開始從事畢業論文的我, 原本想說應該可以功成身退了吧
但正值兩件大事發生, 在我的心態上造成一些蝴蝶效應
其一是隨行台灣代表團, 遠赴日內瓦參加了63rd WHA
第一次近距離觀察國際組織的會議, 第一次內心充滿感慨
無論是深感主權凌駕人權之上, 或台灣尷尬的國際地位
其二是幸運地通過公費留學考試, 確保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這對我預期的學術之路而言, 是一個錦上添花的轉捩點
除此之外, 當時在寫論文這件事上, 是讓人感到挫敗的
還有看到世界上各個角落的天災人禍不斷, 悲劇頻傳
手足無措的當事國, 分身乏術的聯合國, 鬧事的投機者
這一切都令人感到無能為力, 甚至不確定國際法是否有用
然後, 忍不住會開始質疑原本堅信不移的價值是否真實
在面臨現實世界中, 接踵而至的嚴峻考驗, 是缺乏信仰的
於是我又投入了這兩屆的比賽, 真是始料未及的兩年
藉由傑賽普, 我總是彷彿可以找到當初唸國際法的動機
因為知道自己的知識, 是真的可以為世界解決一些問題的
姑且不論practical or not, 但它確實mean something
當發現自己仍然有analyze facts或apply laws的能力時
其實是教人興奮的, 這才又重新點燃且沸騰了我的熱血
回到主題, 在我學習國際法的過程中
The moot court competition which is in honor of Philip C. Jessup
的確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所以副標才會選擇了:
[When Peter Meets Jessup...]
The first time I met him, I was attracted to international law,
because it seemed to me mysterious, intricate and dynamic.
The second time I met him, I was fascinated by international law,
because it made me feel so weak, and eager to be tougher.
The third time I met him, I was addicted to international law,
because it brought me knowledge, confidence and guidance.
The fourth time I met him, I was confused by international law,
because it showed me uncertainty, contradiction but solidity.
The fifth time I met him, I was disappointed at international law,
because it exposed to me its unhelpfulness and unreliability.
The last time I met him, I was re-inspired by international law,
because it taught me to keep faith in conscience and justice.
2012國內賽前, 我曾向東吳的孩子們分享過一段話:
The competition may be tough,
the bench may be questioning,
and the opponents may be aggressive,
but keep in mind to be logical in thinking,
be calm in attitude, be spontaneous in response,
be fluent in presentation, be stable in performance,
be nice in manners, be strong in debating,
be solid in position, and be smart in brainstorming!
In terms of the results of each game,
remember to be humble in winning,
and be brave in losing.
This will be the most challenging and difficult part
in joining a moot court,
but simultaneously,
it's the most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par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in.
現在,也跟大家共勉之!
還記得2010年的國際賽, 參加了一場spring conference
主題是與國際刑法有關的, keynote speaker是Leila Sadat
像個小書迷, 我拿著他跟Michael Scharf合著的書去要簽名
當時她祝福了我一段話, 現在我也拿來祝福大家:
With great respect and war wishes,
best of luck with your studies in law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最後的最後, 還是要恭喜SSIL終於成立了
-->「學生國際法研究會」(Student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Law)
一直以來, 建立類似這樣的聯繫網, 都是我們的夢想
今天可以看到它終於要落成了, 總是令人覺得很感動吶!!!
每個背後勞心勞力的人們, 真的都辛苦了!!!
- Mar 17 Sat 2012 20:26
【The 6th J’ Thing。Commencement】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