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川普「意外」 決定留下2015年歐巴馬政府首創的美國LGBTI人權特使貝瑞(Randy Berry),驚呆了美國許多同志人權團體;近來又可能指派另一名男同志葛瑞內爾(Richard Grenell)作為美國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代表。
據白宮官員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將選任葛瑞內爾(前國務院官員)──一名公開出櫃的共和黨員,也是前美國駐聯合國發言人──代表美國常駐北約組織。
若確定上任,葛瑞內爾將會是LGBTQ族群中坐擁美國政府中最高職位的人。彭博社首先發布這項消息,並於週三時試圖電話聯繫他,但對方拒絕回應。
葛瑞內爾曾任職福斯新聞頻道,也曾短暫擔任羅姆尼(Mitt Romney,前麻州州長,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的共和黨提名候選人)國家安全事務的發言人,當時因社會保守勢力施壓而卸任。
先前其實也傳言過他很可能成為川普政府的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但最後該職務被哈利(Nikki Haley,前南卡羅來納州州長)拿走了。
葛瑞內爾從一開始就一直是川普的親信,而且支持川普認為北約「已經過時了」的形容。2014年的時候,葛瑞內爾曾公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點可能激怒俄國。
「我認為(總統是指)是時候進行北約的改革了,而不是拋棄組織中的任何盟友」,葛瑞內爾這麼回應,「我想這是生意人川普在展現他知道如何進行改革。」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最近才剛拜訪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布魯塞爾總部,企圖向其他會員國保證美國維持軍事結盟的決心,但也希望會員國們都能達成至少挹注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在國防預算上的目標。
「美國納稅人再也不能為捍衛西方價值觀念而分攤超出比例的經費」,馬提斯表示,「美國人不可以再比你們更關心你們孩子未來的安全了。」
譯按: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又稱北約),是一個為軍事協防而建立的國際組織。各國簽署《北大西洋公約》(North Atlantic Treaty)後,北約於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冷戰時,與之對抗的是以蘇聯為首於1955年5月14日建立的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至此北約總共有橫跨歐美共28個國家參與,而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
後來雖然蘇聯解體,北約宣稱轉型為區域性防衛協作組織(依公約第5條實施集體自衛權),但後來開始涉入許多國家的內戰,並主動發起多項人道干預、反恐戰爭等行動,如1993年南斯拉夫內戰、2001年針對911事件發起的鷹援行動(Operation Eagle Assist)、2003年伊拉克戰爭、2011年利比亞內戰等。
從Jasbir Puar 的同志國族主義(homonationalism,2007)到Dipika Nath的同志國際主義(homointernationalism,2008),從Momin Rahman的同志殖民主義(homocolonialism,2014)到Keith Camacho的同志軍國主義(homomilitarism,2015)(亦可參見劉文,《重申「同性戀國家主義」與「粉紅清洗」:超越冷戰結構的帝國慾望?》,破土,2016/03/09;卡維波,《粉飾與同志國族主義之後》,苦勞網,2016/03/24)。
關於LGBTQ群體參與國族形象打造、粉紅清洗、人道干預,甚至深化種族主義與仇恨犯罪的批判非常多。從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時,在聯合國大聲疾呼「同志權利就是人權」(gay rights as human rights),到英美紛紛以「同志權利」作為國際援助條件(aid conditionality),再到去年完成全球拜訪並點名數國的貝瑞大使。今天,川普可能又將「意外」促成(男)同志參與冷戰再起的打造計畫。
非洲有一句俗諺:「大象們打架,腳下草受苦。」(When elephants fight, it is the grass that suffers)──這其中,獨尊男同志(且皆為白人)的政治升遷以「代表國家形象」,恐有以炒作他們的「性傾向」以粉飾對其他弱勢群體不友善的嫌疑;此外,同志人權如何在各個國內、國際的政治議題中(比如移民政策、軍事干預、國際援助等),被用來「轉移焦點」,仍然值得一再反思。
據白宮官員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將選任葛瑞內爾(前國務院官員)──一名公開出櫃的共和黨員,也是前美國駐聯合國發言人──代表美國常駐北約組織。
若確定上任,葛瑞內爾將會是LGBTQ族群中坐擁美國政府中最高職位的人。彭博社首先發布這項消息,並於週三時試圖電話聯繫他,但對方拒絕回應。
葛瑞內爾曾任職福斯新聞頻道,也曾短暫擔任羅姆尼(Mitt Romney,前麻州州長,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的共和黨提名候選人)國家安全事務的發言人,當時因社會保守勢力施壓而卸任。
先前其實也傳言過他很可能成為川普政府的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但最後該職務被哈利(Nikki Haley,前南卡羅來納州州長)拿走了。
葛瑞內爾從一開始就一直是川普的親信,而且支持川普認為北約「已經過時了」的形容。2014年的時候,葛瑞內爾曾公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點可能激怒俄國。
「我認為(總統是指)是時候進行北約的改革了,而不是拋棄組織中的任何盟友」,葛瑞內爾這麼回應,「我想這是生意人川普在展現他知道如何進行改革。」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最近才剛拜訪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布魯塞爾總部,企圖向其他會員國保證美國維持軍事結盟的決心,但也希望會員國們都能達成至少挹注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在國防預算上的目標。
「美國納稅人再也不能為捍衛西方價值觀念而分攤超出比例的經費」,馬提斯表示,「美國人不可以再比你們更關心你們孩子未來的安全了。」
譯按: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又稱北約),是一個為軍事協防而建立的國際組織。各國簽署《北大西洋公約》(North Atlantic Treaty)後,北約於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冷戰時,與之對抗的是以蘇聯為首於1955年5月14日建立的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至此北約總共有橫跨歐美共28個國家參與,而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
後來雖然蘇聯解體,北約宣稱轉型為區域性防衛協作組織(依公約第5條實施集體自衛權),但後來開始涉入許多國家的內戰,並主動發起多項人道干預、反恐戰爭等行動,如1993年南斯拉夫內戰、2001年針對911事件發起的鷹援行動(Operation Eagle Assist)、2003年伊拉克戰爭、2011年利比亞內戰等。
從Jasbir Puar 的同志國族主義(homonationalism,2007)到Dipika Nath的同志國際主義(homointernationalism,2008),從Momin Rahman的同志殖民主義(homocolonialism,2014)到Keith Camacho的同志軍國主義(homomilitarism,2015)(亦可參見劉文,《重申「同性戀國家主義」與「粉紅清洗」:超越冷戰結構的帝國慾望?》,破土,2016/03/09;卡維波,《粉飾與同志國族主義之後》,苦勞網,2016/03/24)。
關於LGBTQ群體參與國族形象打造、粉紅清洗、人道干預,甚至深化種族主義與仇恨犯罪的批判非常多。從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時,在聯合國大聲疾呼「同志權利就是人權」(gay rights as human rights),到英美紛紛以「同志權利」作為國際援助條件(aid conditionality),再到去年完成全球拜訪並點名數國的貝瑞大使。今天,川普可能又將「意外」促成(男)同志參與冷戰再起的打造計畫。
非洲有一句俗諺:「大象們打架,腳下草受苦。」(When elephants fight, it is the grass that suffers)──這其中,獨尊男同志(且皆為白人)的政治升遷以「代表國家形象」,恐有以炒作他們的「性傾向」以粉飾對其他弱勢群體不友善的嫌疑;此外,同志人權如何在各個國內、國際的政治議題中(比如移民政策、軍事干預、國際援助等),被用來「轉移焦點」,仍然值得一再反思。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