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親之殺(ㄕㄞˋ),尊賢之等,禮之所由生也。」

〝殺〞即是差等之意。我們在待人處事時,應該從「親疏的差等」和
「尊卑的等第」兩個社會認知向度來衡量彼此之間的角色定位。作完
衡量之後,「依照比例親親」,先給予至親最大的照顧;行有餘力再
給予次親次大的照顧;若行有餘力再給予遠親中量的照顧;若再行有
餘力則給予非親非故的人小量的照顧。

--------------------------------------------------------------------

顯然地,愛是有差等的!

依據管理學中的【期望理論】
 Expectancy (期待信念)
 Instrumentality (外在影響)
× Valence (價值感)
----------------------------------------
 Motivation (動機)
× Ability (能力)
----------------------------------------
 Performance (表現績效)

這個理論只是點出了
”有動機一定會成功,沒動機卻一定會失敗”

雖然簡單 感覺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但卻沒有太多人懂得擅加運用
如何刺激自己做某些事的動機 一股腦 也許無法將事情處理到最好

除了需要對那件事情抱有”我有能力 一定能做好”的信心之外
還要再加上 堅定地相信”如果我完成了那件事 一定會有好處”
然後 還要再十分確信自己”對於那個好處 感到非常重要”才行

也就是說
第一點就會決定 我們對於某件事情是否有”非達成不可”的動力
第二點將會決定 我們對於某件事情是否有”能表現得好”的自信
第三點則會決定 我們對於某件事情是否有”能實現真棒”的衝勁

理論告訴我們 完成一個任務或解決一件困境 三樣因素 缺一不可
要是我們無法給予自己足夠的動機 適當的激勵 和 成就的信念
那 我們很容易在過程中 漸漸迷失最初的目標 忘了在追求什麼

所以
對於設定的目標有期待 對完成目標有信心 目標達成後真有價值
那麼 我們才有可能真的堅持下去
否則 會不小心說服自己 放棄有什麼關係

拿出放大鏡 把這套理論反映到我們的人生中 其實不也是如此
往往 我們會突然感到興致缺缺 會突然對進行中的事感到厭煩
或是 會突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會突然產生很強烈的鬆懈心態


偶而 想想【期望理論】吧!
想想 自己到底在忙碌些什麼
除了 可以在事前評估”想或不想” 也可以在事後反省”是與不是”

我想的 我當然要 我要的 當然就是我是想的 就是那麼自然而然
不需要由別人來評斷或決定 不足的 就加強自己的能力 加點油
只要能夠把持住 原先的夢想 最初的動機 有力量 就能完成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LPH Po-Han Lee 的頭像
    JELPH Po-Han Lee

    les voix: For/Getting|Re/Membering

    JELPH Po-Han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